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
![]() |
报告导读 1月28日,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,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彦凯作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。报告分为“2017年和过去五年工作”与“今后工作思路”两个部分。 报告第一部分,从“发挥审判职能作用,积极推进法治宁夏建设”“践行司法为民宗旨,有效回应多元司法需求”“全面深化司法改革,着力促进司法公正高效”“严抓法院自身建设,着力提升队伍司法能力”“坚持党的绝对领导,自觉接受社会监督”等五个方面,回顾总结了2017年和过去五年的工作。 报告在第二部分,分析了2018年和未来五年,全区法院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,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工作思路。 数说报告 ●2017年全区司法数据质量合格率99.95%,位列全国法院第一。 ●加强环境资源司法保护,审结涉环境资源案件565件。成立宁夏首个环境资源保护法庭,服务“蓝天、碧水、净土”三大行动。 ●审结金融借款、民间借贷等案件75999件,审结金融诈骗、合同诈骗等案件2547件,依法规制金融创新,有效防范金融风险。 ●依法惩治刑事犯罪,审结各类刑事案件52400件,同比增长65.4%。审理了被告人杨海等65人宁夏最大涉黑案、程文涛等10人制造矿难故意杀人案等大要案,保持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,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、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。 ●审结王德林、方仁、王荣泽等职务犯罪案件2232件,判处原县处级以上干部122人,彰显党和国家从严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。 ●认真贯彻落实新《行政诉讼法》,审结各类行政案件8682件,同比上升498.8%。 ●强化诉前辅导分流、诉调对接等工作,指导人民调解组织、支持仲裁机构化解矛盾,全区法院诉前化解矛盾纠纷25876件。 ●审结各类民事案件164738件,同比上升100.7%。审结交通事故、劳动争议、拆迁补偿、医疗、教育、人身损害赔偿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38853件,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。 ●认真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制,开展法制宣传2408次,受众达21万余人次,“法律八进”“公众开放日”“以案释法”等成为常态。 ●失信联合惩戒效果明显,累计公布失信名单信息70511条,让失信被执行人在置产业、招投标、投融资、乘飞机、坐高铁等方面“一处失信,处处受限”。 ●通过巡回就地办案、网络预约诉讼服务、远程视频接访等方式,据不完全统计,已为群众节约诉讼成本3000余万元。 ●受理执行案件200453件,执结181773件,同比分别上升56.3%、46.8%,执行到位金额217.7亿元。 ●完善案件纠错机制,依法审结刑事再审审查案件619件,坚决守住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。 ●完成人民陪审员“倍增计划”,让更多群众参与司法、见证司法,全区1295名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85081件,占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78.1%。 报告看点 推进法治宁夏建设 立足审判工作实际,积极服务保障发展大局,着力优化市场经济环境,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,有力监督促进依法行政,深入参与社会治理,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。 回应多元司法需求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持“把困难留给自己,把方便留给群众”,深化拓展司法便民利民举措,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司法发展成果。加强民生司法保障,维护家庭和谐稳定,完善司法惠民举措,切实解决执行难。 全面深化司法改革 坚持正确改革方向,始终以提升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,严格履行主体责任,试点破题,多点突破,纵深推进,改革“四梁八柱”主体框架基本确立,制约司法能力、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、体制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。稳妥有序推进人员分类管理,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,稳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,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度,持续深化司法公开。 提升队伍司法能力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、从严治院的原则,以队伍建设为本,以基层基础为重,切实加强自身建设。全面加强政治建设,持续提升司法能力,筑牢司法廉洁防线,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。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思想,始终做到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党中央、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,第一时间向党委和政法委报告重要工作和重大事项。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,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,认真办理代表委员建议、提案,全区法院共办理答复418件。主动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。 |